泥石流之後, 雙龍生産隊的社員幹活積極性特別高,除了莊稼活之外,一部分社員繼續開墾梯田, 還有一部分社員跟其它生産隊的社員一起加固山體, 避免泥石流災害再次發生。
可能是幹旱後反彈,深山裏的草藥、蘑菇長的特別好, 林得山和苗玉蘭已經知道林瑤上山從來不會碰到野獸,甚至連野兔都碰不到, 跟林瑤進過幾次深山之後, 他們不再限制林瑤自己進山,林瑤不用再像以前那樣趕在家人下午上工前趕回家, 自由多了。
除了進深山,別的時間就跟顧青禾一起觀測、記錄天麻種子的生長, 詳細生長過程都被他們記錄了下來,秋天的時候, 他們成功培育出了麻種,到這一步, 天麻的人工種植成功了一大半。
冬天的時候,他們用三種方法保存麻種, 大棚、地窖還有就埋在地裏。很快到了第二年春天, 本來擔心地裏會凍死的麻種居然都存活下來并開始生長,這可比大棚和地窖省事多了。
院子裏還要繼續培育天麻種子、麻種和菌材, 林瑤和顧青禾商量,把麻種種到她家的自留地。
他們把麻種和菌材都弄到自留地,正好遇上準備種春播玉米的張巧巧和大春。老林家的自留地本來是一塊,分了家之後四家各得一塊。
張巧巧好奇地湊了過來,問:“你們這是準備種啥啊, 生姜,不對,是土豆?”
林瑤說:“二嬸,這是天麻。”
張巧巧:“啥玩意,天麻,就是賣的挺貴的藥材呗,還能種?”
林瑤:“我和顧伯伯是在試種,有種成功的把握。”
聽到這話,張巧巧馬上就在心裏盤算開了,天麻還能種,要是種成了不是能賣好多錢?她馬山說:“還有不,能給我種點不?我不種棒子了。”她早就打定主意跟定老大家,現在老大家種天麻,她也想跟着種。
大春也在一旁央求:“福七姐,也給我們種點吧。”她已經習慣了跟着林瑤,對她言聽計從。
自從掉進地窖裏之後,大春身上的戾氣褪去不少,有事沒事找林瑤說話,還時不時給林瑤幹點活。林瑤看她挺乖,也就由着她。
去年她央求林瑤去說服張巧巧讓她去上學,林瑤幫了她,大春進了小學,從一年級開始讀,她知道自己年齡大,很努力的死乞白賴學,半年就升到了三年級。從她上學之後,更是頻繁對林瑤獻殷勤,有時候跟在林瑤身後,像條小尾巴。
林瑤很誠懇地說:“二嬸,我們只是試着種,今年也是第一次種,長成啥樣還不知道呢,再說以前也沒人種植天麻,怎麽賣,賣多少錢都不一定,種植天麻的價格肯定比不上野生天麻。還有自留地就這麽點,種天麻了就沒法種別的,你還得考慮糧食夠不夠吃。你要不等我們種成功找到銷路再種。”
張巧巧很認真地想了想林瑤說的話,說:“那不就得等明年,我也不想種棒子了,你要是有多的就讓我種點,你家都能種我也種。長成什麽樣還有銷路啥的再說呗。”
顧青禾經常出入林瑤家,張巧巧偶爾會看到他,知道他是京城來的知識分子,對他非常尊重。
她想有顧青禾在,天麻的生長應該沒問題。有林瑤和林衛國這兩個特別機靈的人在,銷路肯定也不成問題,她甚至比林瑤和顧青禾都有信心。
林瑤答應了她,種完自家的自留地,又把她家的自留地也種上了。當天,張巧巧就把這件事跟付大花和陳雲彩說了,她們也心思活泛起來,把自己的自留地也種上了天麻。
天麻是他們悄咪咪種的,一家子都習慣悶聲發大財。自留地周圍選了一人高的玉米稭稈圍了一圈,平時也沒人往裏張望沒人發現。
自從種下後,顧青禾做主力,林瑤做助手,一直在記錄、測量天麻的生長情況。秋天終于來了,雖然知道天麻長勢良好,他們的試種非常成功,可真正到出天麻這天,他們還是非常激動。
付大花、苗玉蘭、張巧巧、陳雲彩都在,這活簡單,就跟出紅薯一樣。當天麻從地裏刨出來,張巧巧驚訝得嘴巴都合不攏了:“長這麽大,這可比野生天麻大多了吧。”
付大花別看年紀大,動作比誰都麻利,她手腳輕快地把天麻堆一堆,生怕磕破了皮,說:“可不是,都有半個紅薯大了。”
顧青禾平時話少,這時也非常高興,點頭贊嘆:“是長得不錯,想不到産量這麽高。”用了一年半時間,他們終于種植成功,他保留了完整的研究數據,摸索出了不少種植經驗,沒人比他更清楚這件事的意義,這将是中草藥種植史上的裏程碑事件。
這樣說來,被下放到農村竟然由壞事變成了好事。
在一年半之前,他還在渾渾噩噩地混日子,做夢都想不到會研究出這樣的重大科研成果,如果留在京城,他的研究只會停留在理論階段。他目光中帶着感激和欣賞看着林瑤,突然覺得這個積極樂觀的姑娘是他生命裏的貴人,将他從黑暗中拯救出來。
天麻都運回了林瑤家,一過秤,五分自留地居然産出一千五百斤。
顧青禾看着興高采烈的衆人,心裏考慮更多的事情。等付大花他們回老宅之後,他才問林瑤:“天麻怎麽賣,你有啥想法?”他記得林瑤曾經跟他說過。
林瑤說:“要是少的話,還能零散賣給中藥店,這麽多只能去中藥廠看看,要是中藥廠能收就好,要是不能我打算去找副縣長秘書李援朝,看他能不能協調外縣或者外省的銷售渠道。再不行我和我大哥往京城跑一趟,反正認識李援朝,開介紹信容易的多。”
顧青禾點了點頭,他很欣賞林瑤有想法、有主見,但他同時又有自己的打算,關于天麻的銷路他會求助自己的老朋友。
他到農村後,幾個老友曾經給他寫信,但顧青禾自暴自棄,來信一律沒回,現在他想撿拾起以前的關系。他相信,老友們一定會非常重視這件事,到時候天麻的銷路完全不成問題。
這是他早就盤算好的事情,雖然對老友比較有把握,但他還是沒跟林瑤說,想等事情辦成再告訴她。
第二天,林瑤就和林衛國一起拿着天麻去了中藥廠找張向東,就是跟他們買人參那個中年人。後來林瑤也經常去中藥廠交藥材,跟他很熟。
張向東拿着天麻研究了半天,很激動地問:“中藥廠正準備加大天麻素還有幾款別的天麻藥物的生産,可野生天麻數量太少,我們也是束手束腳的,按你們說的,能種植出來是大好事,就是不知道藥效如何。這事我也做不了主,得彙報領導研究才能做決定,這樣吧,你們把樣品留下,我盡快去找領導。”
林瑤說:“我們這天麻是農業專家的種植成果,雖然跟野生天麻氣味、大小都不同,但藥效是一樣的。當然,還是你們說了算,反正我也常來,就等你們的消息。”
張向東點了點頭:“我盡快,藥效一樣的話,我會盡力說服領導。”
另外一邊,顧青禾拜托何秋韻喂牛,自己到縣城,往京城寄了幾封信和天麻樣品。
沒想到中藥廠第二天就做了決定。下午林瑤剛從山上回來,進屋泡了杯林衛軍寄回來的麥乳精,剛喝上,就聽到突突突拖拉機響。
是張向東跟他徒弟來了,他們到了雙龍生産隊跟人打聽福七家在哪,結果他們到林瑤家的時候,後面還跟了好多看熱鬧的群衆。
徒弟從駕駛座椅上跳下來喊:“福七,天麻呢,我們來收了。”
林瑤已經走到院子中間,很熱情地把人迎進來,自然那群社員也跟着,他們很好奇,到底老林家有多少天麻,中藥廠的人都專門開着車來收。
等看到那一堆天麻的時候,衆人都呆住了,竟然這麽多,有種秋天收的紅薯的既視感。平時他們在山上挖到一兩個天麻都特別知足,沒想到這裏這麽多。
張巧巧和陳雲彩也在呢,驕傲地跟跟苗玉蘭一起站在林瑤旁邊,這樣被人羨慕,感覺相當不錯。
顧青禾正好從縣裏回來,也跟在人群後面進了院子,他不想被人注意,就呆在角落裏。
張向東對天麻的品相非常滿意,他說:“我們廠領導定的,野生天麻收購價三塊一斤,這種植天麻一塊一斤,你看怎麽樣?”說完期待地看着林瑤,生怕她對價格不滿意。
林瑤瞄了眼顧青禾,見他點頭,于是痛快地說:“可以啊!”一千五百斤可以賣一千五,這可只是五分地,能賺這麽多錢,可以了。
張向東很高興,說:“那這些天麻我們就拉走了。明年的我們也預定了,最好是多種一些。”社員們自發幫忙把天麻搬上車,又流着羨慕的口水看着張向東把一大摞大團結交到林瑤手裏。
他們一輩子都沒看到過這麽多錢。
拖拉機開走後,社員們還不想走,圍着林瑤問東問西,他們也想種天麻。張巧巧在一邊直着急,她急鑽鑽地想分錢,三句兩句就把社員們攆走了。
林瑤覺得二嬸有些好笑,但分錢的事她有自己的想法,她說:“二嬸、三嬸,這錢顧伯伯得拿大頭,他采集天麻種子,再種麻種,培養菌材,花了不少時間,咱們是一家子,這些麻種和菌材要是給別人肯定不能白給。”
張巧巧頻頻點頭:“是,你看着分,比我種棒子多點就行。”可不是嗎,她也沒出啥力,跟白撿的錢差不多。
陳雲彩也說:“二嫂說的對。”
顧青禾連忙擺手:“你們分吧,我不要。能種植出來天麻我就心滿意足了,錢不重要,研究成果才重要。”
最後商量的結果是,按五份均分,每人拿到三百塊。張巧巧和陳雲彩這個高興啊,一筆竟然拿到這麽多。
張巧巧滿臉得意,把錢點了一遍又一遍:“看吧,我就說,跟着老大家有肉吃,我明天就去買肉,你們都來我家吃飯,老顧,你也來,以後我幫你幹活,你就在旁邊動嘴皮子指揮就行。”
正說着,付大花風風火火地跑進來:“我來晚了,中藥廠的人走了?”
林瑤說:“奶,他們剛走。”她把錢交到付大花手裏。
付大花緊緊攥着一摞大團結,不敢相信地說:“都是給我的?賣這麽多?一分多點地賣的錢夠得上三頭豬了。”
張巧巧說:“可不是,多虧了老顧和我大侄女。”
第二天傍晚,陳愛民來了,開門見山地說:“聽說你們種天麻賣了不少錢,社員們也都想種點,可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