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攏玉京春第 58 章 玉京來人

玉京來人

三位将領聽了慕容琅的話,都止了言。

“這些情況我都已知曉,容我再考慮下。”他的手指輕擊着桌面,繼續向幾人道:“這幾日按照既定的計劃繼續操練。”

“是!”幾人抱拳領命。

“将軍,朔州知州的人選定下來了!過幾日就會到任。”嚴恺忽又想起一事。

朔州知州原本是尹若甫,他為官期間,朔州在他的治下,百姓富足,社會安定。他與慕容琅一文一武,共保朔州這些年的太平久安,讓皇上甚是滿意,故而不久前擢升他至布政使司任參政。

前幾日,衛所接到朝廷下發的新任朔州知州的任命,新知州将于十日後到任。

“新的知州是誰?”謝啓暄好奇地問。

“是程卿筠程大人,他原先在蜀地任知府。”嚴恺道。

“程卿筠?”謝啓暄覺得這個名字很是耳熟,但一時沒想起來是誰。

慕容琅微微一笑:“就是程韬大人的大公子,你應該認識。”

“是程大哥啊?”謝啓暄沒想到竟然是程玉姝的大哥:“他在蜀地待得好好的,怎地會來朔州?”

“程兄是個有抱負的人,這些年他在蜀地政績斐然,但畢竟那裏太過安逸。這次很可能是他向皇上自薦的,許是想來朔州歷練下,也可全了自己的報國之心。”慕容琅揉着額角,耐心地解釋道。

嚴恺見慕容琅面露倦色,知道他們這幾人趕了一個多月的路,應是十分疲憊。如今剛回到衛所,就開始議事,着實辛苦,便體恤着說:“我看今日就先議到此處。幾位一路勞苦,先回房休息吧。”

慕容琅點點頭,嚴恺便帶着兩位參将退了出去。謝啓暄雖然也很想回房睡覺,但畢竟“新官上任三把火”,他惦記着幾位患病的士兵,急着想去看看。嚴恺指派章參将帶謝啓暄前去,蘇墨則提着診箱,陪他一同前往。兩人好似又回到了在玉京的日子。

……

晚間用飯時,謝啓暄向慕容琅說起了下午診病的情況。

“逸之,那幾位士兵我已診治過。其實此次疫病并不是什麽新病症,前兩年就在東昌府出現過,後來又從廣平府傳至真定府、河間府,最後被帶到了玉京。當時太醫院的幾位大人連同行會的會長來找我爹,希望杏林醫館與京城其他幾家醫館,聯手研判病狀、斟酌醫方。十幾位大夫經過好幾個月才摸索出對症良策。

“為了這事,我大哥好長時間都沒回府。大嫂不放心,還搬去了醫館陪他。”謝啓暄喝了口粥,接着道:“只是你那年在朔州駐守,沒回京城,所以不知道。”

“就是說,這次的疫病很有可能是從大周內陸的州府傳進來的?”慕容琅思索着問。

“這一點我還沒想通。按說這病已過去了兩年多,此後再沒聽說有人患病。所以,這個疫症為何會在此時在朔州以及相鄰的幾州出現?我實在想不明白。”謝啓暄皺着眉道。

“有沒有可能是有人在故意豢養?”蘇墨說出了他的想法。

“豢養?這是何意?”謝啓暄和慕容琅齊齊看向他。

“就是說,有人将得了此病的人養起來,不為他診治,為的就是将此病的病種保留下來。”蘇墨為兩人解釋。

“可如果不醫治的話,病人撐不過多久就會死的。”謝啓暄反駁道。

“對,那就不斷讓新的人染上,這樣病種便能一直留存下來。”蘇墨道。

“啊!竟然還能如此?這,這也太惡毒了!”謝啓暄難以置信地斥道。

“你別生氣嘛,我也只是猜測。”蘇墨給他夾了一箸菜,安撫道。

“也不是沒有這種可能。可這麽做的目的又是什麽呢?”慕容琅思忖着,神色越來越凝重。

如果當真如蘇墨猜測,此病是從大周內陸蓄意傳入,那就說明背後之人從幾年前就開始布這個局,并選在達臘再次對朔州圖謀不軌之時,來此“投毒”。這時機掐算得如此巧妙,顯然是一內一外的裏應外合!

難道大周內部出了奸細?!

慕容琅被一陣寒意籠罩,眸色如潭淵般深不可測。

“不管怎樣,治病要緊。治療這種疫症大約需要七八種藥草,我和蘇墨去庫房看了,大部分都有,只缺了幾種。所幸缺的也不是什麽稀罕物,藥鋪就能買到。明日我們就進趟城,全部給買回來。”謝啓暄說着自己的打算。

“藥方我抄了幾份,交給了嚴副将。本應等小程大人到任後,由他轉給其他州的知州。但現下疫情緊急,就先讓嚴副将代勞了。”蘇墨道。

“好!現下當務之急是将疫症控制住。後面的事我自有籌謀。”慕容琅回道。

此後的幾日,謝啓暄和蘇墨抓緊制作藥包,他們不僅要做出供衛所的将士們用的,還要為朔州的幾個醫館做出供百姓們用的,數量着實不少。嚴恺派了幾個小兵和他們一起清洗、晾曬藥草,再裝袋、紮口。即便這樣,也要幹上半個多月。

慕容琅帶着嚴恺和章廖兩位參将一起複盤綏、漠、伊三州與達臘的戰事。他發現情況确如幾人所說,鞑靼這幾仗打得又狠又準。若不是嚴恺及時派參将帶兵襄助,這三個州真有可能已歸了達臘。他不由有些後怕。

然而不管多忙,慕容琅每日定會抽出一個時辰教蘇墨騎馬。衛所中良駒衆多,他為蘇墨挑了一匹栗褐色的戰馬。蘇墨為它取名“追月”。

這匹馬是衛所前些年繳獲的鞑靼戰馬下的一匹小馬。此馬耐力和速度都完美承襲了鞑靼戰馬的優良質素,但因為在衛所內長大,脾氣溫順得多,沒有那麽暴烈。不過即便如此,蘇墨也花了好長時間才将它馴服。

有了日複一日的練習,蘇墨的騎術精進得很快。看着少年身着勁裝,策馬奔馳的飒飒英姿,慕容琅的目光總會不自覺地就被吸引了去。他在朔州衛駐守多年,對這裏春夏秋冬的四時景色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然而蘇墨卻是一道與衆不同的風景,讓他怎麽都看不夠。

待騎術學得差不多了,蘇墨又得寸進尺,讓慕容琅教他騎射。然而,他的力氣不比男子,只拉弓一項就頗為艱難。慕容琅每每上手矯正他的動作,兩人最後都會鬧個大紅臉。

盡管慕容琅心裏對自己喜歡男子這事一再拒絕承認,而蘇墨也反複提醒自己,這一切不過都是慕容琅迷惑他的招數,自己切不可掉進狐貍的“迷魂陣”裏,但禦風在一旁卻看得真切——主子每每看向蘇墨,眼裏都是含着笑,嘴角也會不經意地翹起一個小小的弧度。

這不是愛,又是什麽呢?他真擔心,主子的感情會像炭盆中的火炭,越燒越旺,最後難以收拾。

……

這一日,衛所外來了兩輛馬車。一個小厮下車請守衛的士兵通傳:“程大人求見慕容将軍。”原來,程卿筠昨日已經到任,待在城內府邸安頓好家眷,便前來拜見慕容琅。

慕容琅收到通傳,起身披上狐裘前去迎接。原本按照他的品級,大可不必親自出門相迎,但由于兩家是世交,且程卿筠年長他不少,為表尊敬,他還是帶着禦風來到了門外。謝啓暄和蘇墨以及部分将領跟在後面。

衛所外,一位年近三十的男子帶着小厮斂衣垂手,端方而立,正是程卿筠。他身姿清瘦欣長,一雙鳳目極為有神,面上帶着極為和暖的笑容,端的是君子如玉,觀之則見大周文人之風骨。慕容琅見他頭戴烏紗,一身官服打扮,可見極為重視這次拜見。

程卿筠見到慕容琅,率先上前拱手行禮。他二人雖幼時見過幾面,但因年紀相差較多,并不算熟絡。加上這些年兩人一南一北,未曾有什麽聯系,情分上也淡了幾分。這次能在朔州相見,還要一起共事,兩人不免要好好問候一番。

謝啓暄也和程卿筠打了招呼,又将蘇墨做了介紹。慕容琅正要請程卿筠進屋敘話,卻聽程卿筠道:“逸之還請稍等。今日為兄并非獨自前來,車內還有一人。”說罷,他看向後面的馬車。

幾人聞言也向馬車看去。只見車簾一掀,車內款款出來一人。她身披玉白色狐裘大氅,手中握着“腕底陽春”——銅鎏金纏枝海棠手爐。精巧的單螺髻上插着一只累絲嵌紅寶石銜珠金鳳簪。女子黛眉輕描,粉黛薄施,一雙眼眸似掬了秋水,脈脈含情。如此玉貌花容,就像一株盛開在雪中的海棠,是一抹驚世的豔色!

正是程玉姝!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