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叫手抓餅。”席丹清宣布道。
“原來這個叫手抓餅啊,真是好吃。”錦梅恍然道。
“嗯,明天咱們就賣這個,這個餅一年四季都可以賣,只要有面粉就行。”現在油條已經有人在賣了,她們店是不能再賣了。
“可這個要賣多少錢一個?”伍景輝問,他們做的是小本生意,來買東西的都是平常人家。
“這個手工要比油條簡單很多,而且可以從早賣到晚,咱們多做幾個口味,大小就做成南瓜餅的兩個那麽大,也賣三文錢一個,加肉末的就賣五文錢一個。”雖然白面在這個世界比前世的要貴,但好在這裏是府城,經濟條件也比安平鎮上的居民要好,她相信她這個價格既不貴,也不會讓自己虧本。
明天她就做原味和香蔥口味的先賣,反應好的話,就加肉末的,這個世界肥肉要比瘦肉貴,她加個五花肉的就行,再加些蔬菜口味的,但這蔬菜得打成菜汁加到面粉裏才行。
聽了席丹清報的價格,錦梅和伍景輝都點頭同意,因為手抓餅的面粉不用放酵粉發酵,所以當天晚上席丹清只讓泡了豆漿,其實這豆漿的利潤還是挺高的,黃豆和水的比例是一比十,但席丹清卻是按一比五的比便磨的,這樣的豆漿更加濃郁,錢是少賺了,但這小本生意靠的就是老顧客,只要有老顧客,錢就不像細水一樣長流,她們的生意也才長久。
改成做手抓餅,手工沒有那麽複雜,席丹清她們的起床時間也由最裙的寅時中改成了卯時初,這樣她們又多了半個時辰休息。
手餅不用酵粉發酵,但加了水、昨天下午煎好的豬油和水的面粉,還是得放置半個鐘,這樣做出來的手抓才會更加軟嫩。
席丹清和了三十斤白面,把所有的面和好後,席丹清想着還要等上半個鐘頭,就到小院子裏,看到伍景輝和錦梅兩人磨的豆漿不是很多,就又回到廚房把鋪子用的碗和碟都拿出來在院子裏清洗。
雖只是用清水洗,但也有一百多碗和碟,要全部洗完還是費些時間的,好在井水在冷天是暖的,席丹清的小手才不至于被水凍傷。
把所有的碗碟洗完端到鋪子裏放好,也過了十幾分鐘了,伍景輝他們磨的豆漿也有半桶了,席丹清拿了個空木桶接上,想把那半桶豆漿提進廚房煮開。
“清兒,你要把這半桶豆漿提哪裏去?”過年前,因為要炸油條的緣故,豆漿都是伍景輝和錦梅兩人合作磨完後,才提進廚房的煮的,今天看到這黃豆還沒磨完,席丹清就給提起了,不由奇怪地問。
正在往石磨裏舀黃豆的錦梅也停下了動作,一樣奇怪地看着席丹清,等着她的解釋。
“哦,我這是提進去先煮開了,再提到店裏溫着。”席丹清解釋道。
聽了席丹清的解釋,兩人還是一臉的奇怪,但又不知該怎麽問出口,看出來人的疑惑,席丹清笑着說:“今天不是有時間嗎,就先煮着了。”
聽到後一句,兩人才又開始繼續磨豆漿,席丹清提着豆漿進廚房,倒進洗好的鍋裏燒火,開始煮豆漿。
要把半桶豆漿煮開也是要一定的時間的,豆漿煮開時,這面粉也醒好了,席丹清見剛煮開的豆漿還滾燙的,現在又不急着賣的,就拔了大柴,只留小柴溫着。
席丹清先把面粉平分成兩分,然後再把分開後的面粉,扯成約莫相等的小團,再把小團邊拉邊用擀面杖擀薄,還要塗上昨天晚上煮過的菜仔油,擀薄後再把長面皮一圈一圈地卷起來,放到竹扁裏再醒半個鐘。
三十斤面粉能做兩百多個手抓餅,把原味的面粉擀好,伍景輝和錦梅兩人也把黃豆都磨完了。
“錦梅,快把蔥給洗了。”看到兩人進來,席丹清趕緊開口說道,這蔥不多,就一斤,洗完後還要切成蔥花才能撒在面餅上。
“好的,小清。”錦梅把空桶放一邊。拿起菜籃子裏的蔥到井邊清洗幹淨後再按照席丹清要求切成細細的蔥花。
等把做蔥花味的面粉擀完,已經是半個鐘後了,看時間已經是卯時中都過了,也就是相當于現代的六點多,她們是卯時初,也就是五點鐘起的床,再半個鐘就得開鋪了。
“表哥,把火燒起來吧。”席丹清趕緊讓正在舀熟豆漿的伍景輝燒火。
“小清我來吧。”剛把半桶豆漿提到鋪子返回的錦梅,趕緊走到竈臺邊先把煎餅的鍋洗了,又到竈洞前坐下燒火。
“小清鍋熱了。”錦梅把手放在鍋的上半空感受到熱度後,沖着正在擀面皮的的席丹清說道。
“好的,你先把火調小些,我這面團還沒擀開呢。”說話的當口,席丹清已經麻利的把卷好的面團擀成面餅,再往鍋裏刷上煮好的菜籽油,才把面餅放進去,鍋已經燒了有好一會兒,這面餅一進鍋內就發出滋滋聲。
“火不要太大。”火大了這餅就容易糊,只能小火慢慢煎成兩面金黃色才好吃。
“唉。”錦梅小心地控制着火候。
席丹清一邊煎餅一邊擀面餅,等把原味的面團擀了一半,就轉而擀香蔥味的,席丹清先在面團的兩面都撒上一些蔥花,才擀成面餅。
“表哥,你先把這些手抓餅拍松,先把鋪開了吧,天色已經不早了。”看着廚房門外蒙蒙亮的天色,席丹清把裝有原味手抓餅的竹扁遞給剛走進來的伍景輝。
“唉。”接過竹扁,伍景輝先在堂屋的桌子上把手抓餅一個一個地拍松後,才端着到前面的店鋪,開門做生意。
才剛打開門,新鮮出爐的手抓餅香味便飄向鋪子外面的街道,引來了幾個‘滿口香’的老顧客。
“景輝兄弟,這個又是你們‘滿口香’新出的吃食嗎?這麽香,怎麽賣呀?”一個四十多歲的大叔笑嘻嘻地問。
“鄧大叔,是的,這個是我們店裏新出的手抓餅,這個原味的三文錢一個,鄧大叔要試試不?”做了三個月的生意,招呼客人方面伍景輝也有了一定的經驗。
“才三文錢一個,這個餅看着比油條可是實在多了,是面粉做的吧?”鄧大叔問。
“是的,鄧大叔,是白面做的,能頂餓。”伍景輝笑着招呼,油條香是香,可是因為放了發酵粉,不是很頂餓。
這個手抓餅沒有放發酵粉,是實打實的面粉煎出來的,雖然薄了點,但也比油條頂餓。
“那先給我一個試試。”雖是三文錢一個,但畢竟是新事物,大叔又四十多歲了,已經沒有了年輕時的沖動。
“好咧,鄧大叔這是您要的手抓餅,鄧大叔要不要也來一碗豆漿?”伍景輝還學會了連帶推銷了。
“好,給來一碗豆漿吧。”鄧大叔笑呵呵地說着,人也走進了店子裏坐下,邊吃着手抓餅邊等着伍景輝給他盛豆漿。
“嗯,好吃,比那油條還要來的好吃,外焦裏嫩的。”鄧大叔邊吃,邊贊美着手抓餅。
其餘五人聽到鄧大叔那享受的表情,看着不像作假,也都紛紛掏錢買一個,有兩個也和鄧大叔一樣多要了一碗豆漿,坐在店裏慢慢吃,有三人還要趕時間,拿着用油紙包的手抓餅,付了錢,就匆匆離開了。
做飲食的,做出來的食物一定要夠味道,随着時間的推移街道上的行人也越來越多,很多人大老遠就聞到了手抓餅的香味,都是尋着香味過來的,有了前面的人買了,都說好吃,後面跟着的人很容易就會跟着掏錢買,這就是從衆心裏。
從早上到中午,席丹清就沒有停過。
錦梅也在端着香蔥味的手抓餅出去後,就沒有回來過,空竹扁還是伍景輝抽空給拿回來的,剛一放下就又趕到前面的店面,廚房裏就只留席丹清一人在忙,好在煎手抓餅用的是小火,燒的也是木柴,不用老是盯着,只要偶爾抽空看看就行。
因這手抓餅頂餓,價錢又不貴,很多進城買了東西,準備回家的人,在經過‘滿口香’時,都進來買上兩三個帶上在路上吃,或是帶回家給小孩子吃。直到過了中午,進店的客人才慢慢少了,席丹清煎的兩百多個手抓餅也都賣完了。
煎完最後一個手抓餅,席丹清就已經麻利的煮飯,煮菜,想着下午還要繼續煎手抓餅,席丹清只炒了個豬肉和一個青菜将就着,午飯一做好,席丹清又和了十斤的面粉,留着下午的時候賣。
席丹清和好面,就到店面叫伍景輝和錦梅吃午飯,錦梅先盛了碗飯,夾了些菜進碗裏就又到店面把伍景輝換進來,這下午還要繼續做生意,這店門關了,過不了多久還得開,兩人決定在店面裏吃飯,還可以看着店面,雖然手抓餅和豆漿已經賣完,但這碗碟之類的都還在,不值幾個錢,但被人給順了,還得去置。
席丹清煎了一上午的手抓餅,腿都站軟了,也不理會兩人,吃完飯進房間休息了一會兒,才又開始繼續煎手抓餅。
要是天天都能賣上三百多個手抓餅,到時候再交給表哥,她就不用擔心表哥賺不到錢了。